【夠權威】干細胞儲存已成趨勢
《羊城晚報》報道,一名五歲的男孩小則2014年12月初被查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,生命危在旦夕。因其出生時保存了臍血,通過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,成功恢復造血功能。小小的生命因臍血存儲,繼續綻放美麗的光彩。
我國百萬血液病患者亟待臍帶血移植
隨著臍帶血在醫療臨床中的不斷應用,全球臍帶血移植超過4萬例,僅在日本就超過1萬例臍帶血移植。美國自體臍血庫儲存量高達130萬以上,應用自體或同胞親緣的臍帶血達561例。根據我國臍血庫發布的數據統計,我國臍血臨床移植數量約為3000例左右,且每年的臨床應用保持明顯上升趨勢。由此可見臍帶血在臨床應用中的重要性,而自存臍帶血成為必然趨勢。
據國家衛計委2011年數據統計顯示,我國有500萬血液病患者正在等待造血干細胞的移植,且每年以4萬的數字在飛速增長,其中一半是兒童。然而每年僅有約0.03%的患者有幸能得到造血干細胞的治療。這一殘酷的事實說明,每一份臍帶血,無論捐獻還是自存,都可有效緩解上述嚴峻的形勢,都是患者第二次生命的希望。
權威專家揭秘:臍帶血應用范圍日趨廣泛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實驗血液學家吳祖澤指出,自存臍帶血的數量是可以滿足正常成人體重需求的,之所以有不夠的說法,是因為那是異體之間回輸臍帶血存在排斥反應,會損耗一部分,因此需要更多的細胞數量。而自體存的臍血完全不存在排斥反應,根據NMDP 2010年12月的數據顯示,美國成人臍血移植約2560例,兒童臍血移植2200例,成人臍帶血移植量已經超過兒童。在我國,以北京市臍血庫2014年5月統計數據為例,成人進行臍帶血移植的數量占整個移植總數的52.3%(年齡>18歲),其中救治年齡最大患者80歲。
“臍血保存是一種保障行為,保存的家庭誰也不會希望要有一天用到它,以使用機會的概率高低來判斷臍血保存的價值是沒有任何意義的。這就像大家大家乘坐飛機要買保險一樣,飛機失事的概率是非常低的,那么為什么要買保險呢?”吳祖澤院士還指出,隨著科學的進步,臍血的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,目前臍血可以治療80多種疾病。并且新生兒臍血與父母配型成功概率是50%,與兄弟姐妹配型成功概率是25%,也就是說存一份臍血全家都可以用。